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出口企业可以大胆接下外贸订单、放心“走出去”,其原因在于,中国信保在发挥“保险绳”作用的同时,实现了在国内就可以跟踪到国外买家的整体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等一系列重要监控项目,这为出口企业长期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帮助出口企业开拓新市场、寻找新买家。
据介绍,1月至10月份,中国信保向出口企业提供买家资信报告15.4万多份,同比增长128.17%。为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中国信保还专门成立了金融危机跟踪研究机构,随时向企业发布风险动态、行业风险等信息,同时加大了对企业海外应收账款的跟踪和定期排查力度。此外,中国信保借助遍布全球的资信调查渠道,为广大出口企业及时调查海外进口商的资信状况,提供专业的资信报告。
保障长期可持续发展
有不少出口企业提出:“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不少企业和银行倒闭或申请破产,这种情况下我们会申请调查买方的资信状况。但是,等经济形势好转,各国进出口量也逐渐恢复后,我们不会对国外买家的资信状况产生顾虑,到那时资信调查也就没有必要了。”
对此中国信保的负责人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是以“长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那么上述想法就存在很大危险性。该负责人建议,对已建立贸易往来的长期客户,出口企业必须重视对其进行数据采集和资信评估的工作,建立动态的客户信用数据,随时了解客户最新变化,决不能单纯依赖历史经验和过去生意往来中建立的“交情”来判断买方未来的付款及时性。
“国际贸易中客观存在的多变性决定了买家情况的变化,以往合作过的客户的资信状况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由于地理距离及信息资源的不对称,国内企业无法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风险信号,必然会为贸易双方未来合作埋下隐患。”这位负责人强调,出口企业必须了解买家最新财务和整体经营状况,及时更新客户的信用信息,这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正确的交易决策。
开拓新市场寻找新买家
浙江大学风险管理与社会保障系主任何文炯表示,中国信保通过资信调查网络掌握了目前全世界大量的海外客户的有效资源,这是一个“资源富矿”。谁先发现这座富矿,谁就会在对外贸易中先行一步。
一家大型化工企业的老板认为,改变订单环境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出口信用险这样一个现成工具利用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保障风险,还可以利用信保在海外的资信调查渠道,帮助公司筛选客户、寻找新订单,使企业在新兴市场抢先占得有利市场份额。”据介绍,这家公司就是利用信用保险的海外资信调查网络,今年以来在传统市场下滑的同时,发展了一大批新兴市场客户。该公司已经申请了45个新客户的资信调查项目,其中35个通过了中国信保的风险评估,10个客户已经与该公司建立了生意往来。
一般来说,在与新客户洽谈初期,广大出口企业往往对海外客户了解不深。为提高谈判效率,争取有利的合作条件,扩大谈判的成效,业内专家建议,对于新市场的重点客户可以通过信用保险进行资信调查,全面真实地了解客户经营实力和资信状况,并进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获知并规避风险,为洽谈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新兴出口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知名度低,信用度不高,在市场上很难与国际大公司对话。借助信用保险和资信调查的服务,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更容易得到市场的认知,从而使我国出口企业通过利用信用保险及其提供的资信服务促进自身信用等级的提高。